周仕强:年轻球员比老球员身体素质好,但专项技术差。体测在大方向上,对队员是一种要求和促进,我们之前测的都是折返跑等基本技术。但很多人都不愿练两分钟强度投篮,一来就想比赛。一场比赛中真正扣篮的次数很少,还是要靠基本功的练习。
时隔14年,四川男篮以“新人”姿态重回CBA,重金引援、斥巨资建场馆等无不显露掌门人周仕强的蓬勃“野心”。但这位搞体育出身的篮球老板直言“双轨制”下球员无法流动,难以效仿恒大打造“篮球豪门”;而外援加老队员挤占时间,令许多年轻队员被压制。中国职业篮球的出路在哪,他给出了自己的答案。

周仕强:一些中学生打球,花式手法很不错,但上场不行;包括一些年轻队员,喜欢表现扣篮,但真正在比赛很难能打到。我们专门请到山东队的著名教练图科,从强度投篮、运球等基础练起,上万次地练,在篮球运用上方能自如。我们的球员身高上了两米多,运球就很难,比不上欧洲“大个子”。
周仕强:这点要承认。一是四川篮球已在最高舞台上消失了14年,人才流失很严重;二是和人才环境有关。比起北方地区,川人偏矮;三是打球风格。第一届全运会的冠军队,还有李亚光等名将,身高普遍不高,罗安安也就2米出头。如果没有高大球员,就要有“小、快、灵”的战术。
小队员(金强青年队,全为川籍)在雅安的U14青年赛上虽惜败于八一队,但已有“老四川”的风格,应该说在全国同等苗子上,处于领先优势。我也希望教练把这支队伍带出来:投篮要准、突破要快、防守要积极、逼抢要凶。
周仕强:对,以前都是地方球员,没有引进之说,福建、广东、四川等队的“南派风格”,就是指这种打法。现在随着人才流动,地域风格不明显,都有向大型化发展的趋势。

周仕强:篮球无法做到恒大模式。CBA与中超最大的不同就在于球员的流动性,足球圈自从博斯曼法案实施后,球员基本上是自由流动的。而篮球球员在“双轨制”之下,通常有两个身份:一是属于俱乐部,二是属于省市体育局。在篮球界想打造像足球圈那样高水平的俱乐部不容易,因为球员不流动,这是根本问题。
周仕强:对于年轻球员的发展,确实不是很好。俱乐部如果要成绩,得靠老队员打,不会让年轻球员上场太多。国家青年队有一些好球员,我在CBA赛场上也很少看到。球员没进入转会机制,无法流动,有些俱乐部注册了四六十名队员,但打球的就那么一二十个,很多年轻队员的天赋被浪费。


周仕强:中国篮球在走滑坡路,实际上很多队员没被发掘到。成年队相对落后,这跟外援加老队员挤占时间,年轻队员被压制太久有关。加之还有老国家队“大牌球员”,不让他上,面子上说不过去。等“老人”退下时,所谓的“年轻人”也快面临退役。
我们应该实行职业俱乐部,类似美国NBA选秀,由体育局负责培养队伍,俱乐部竞买。实际上职业俱乐部要从娃娃抓起,让全国的基层体校有更多人从事这种训练,年轻队员可以进行全国交流,教练在收入提高的同时培养球员也会更积极,球员水平也上来了,培训体系的市场化更加充分。
周仕强:球市和篮球运动并不只是指很多观众来体育馆看球;不是场场爆满,就意味着篮球运动的兴旺,应该把着眼点放在地市州。职业篮球对地区的影响很大,未来CBA职业篮球队可以去到每个地市州表演、培训,在青少年中培养起向上、热爱的氛围。有这么多人喜欢了,才会有大量苗子涌现。是否能把整个四川的群众篮球和业余篮球带动起来,这是我们的推动方向。
周仕强:为什么金强会投入这么多?我国的文化产业走在了体育前面,华谊兄弟已经上市。也可以考虑将CBA联赛整体包装上市,或是俱乐部上市,让所有成员成为股东。篮球做好了,也可以做排球、乒乓球,成功的模式可以进行复制推广,这对国家体育发展应该是很好的推动。

周仕强:要把产业链做好,得从少年学校开始,然后进入到专业模式:学校、赛事、体育零售、教练运动员培训等……全部建立在这个模式里,融合之后才做得大。产业做大,盈利模式才大,对于青少年的智力开发也有利。东莞的新世纪篮球学校、马明宇在温江办的足球学校也是这种模式。
周仕强:从目前来看,还存在着各方面的限制。体育要向文化的大繁荣大发展学习,国家体育局能否有意扶持一两家篮球俱乐部,尝试在中小板块、创业板上市?令体育不再只是烧钱。俱乐部上市后,募集的资金不光可以用于篮球。比如训练基地,可以对区域内的百姓都开放,让其成为会员进行消费。这样的利益链条和产业链条应该是很好的探索。

-
四川金强男篮俱乐部董事长
2006年,他带领的金强集团开始介入篮球,09年正式建队成立俱乐部。2013年9月29日,四川金强获得CBA参赛资格,自1999年后重返国内顶级篮球联赛。
转播12月13日 11:59 发自腾讯微博
版权声明:腾讯大成网网原创策划,欢迎转载或报道,但请注明出处,违者必究。

采访周仕强时,四川与广东男篮还没对阵,恐怕谁都没想过四川会输掉53分,成为19年来CBA揭幕战最悬殊的分差。
这对于周仕强,对于他守护的四川男篮冠军梦,无疑是个不太乐观的冲击。
国人对于“足篮排”三大球,有着深厚的情结。大多数人,将热爱倾注于竞技观赏,发狂尖叫;少数人则把爱好变成事业,周仕强就是。接手四川男篮,从商业角度来看算不上好买卖,冲冠要付出的时间与财力,毕竟未知。
也许,应该把篮球视为他的信仰,没有推动力强得过梦想;也许,他心里也住着一个樱木花道,在球场上永远不知疲乏地弹跳。往往只有这种人,才拥有改变世界的能量。对于中国篮坛,也是如此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