01
24
提起四川达州市渠县,有名的“劳务输出大县”。为了生活而远走他乡的父母,把孩子留给了故土。
渠县李馥乡中心学校,从幼儿园到初中,学生一千两百多名,其中三分之二学生都是留守儿童。
学生们来自学校周边,远的,要走两小时路才到校;更远的,家里老人干脆就在学校附近租房陪读。
02
24
今年9岁的代理读三年级,跟着外婆租住在学校附近的民房。代理说,从自己懂事开始,爸爸妈妈,甚至爷爷、奶奶、外公都在外地打工。
家中,只有外婆杨一琼独自抚养代理和他的姐姐代婷婷。
03
24
62的杨一琼,是渠县本地人,老家在距离学校十多公里外的小山村。
租住的房屋只有半套,包含堂屋和卧室。
卧室只有一张床,是祖孙三人睡觉的地方。
04
24
房屋是当地镇民不住的老房子。杨一琼说:“房子太潮湿,我有风湿病,住一段时间后腿就会疼得受不了。”
代婷婷和代理姐弟俩很懂事,每晚都要给外婆按脚揉腿。
05
24
放学后,代理的班主任邹雪珠来家访。
邹老师说,代理这个班留守儿童不少,大多父母不在家,爷爷奶奶年纪比较大,有时管教不了孩子,这需要老师更多关心和照顾。
06
24
看到老师来了,代理跑出来,在门口一侧展开双手:帮忙拦住看门狗,引导老师进门。
07
24
老师和外婆说话,代理就老老实实坐在边上听着。
父母不在身边,孩子对老师更加依赖。邹老师说,城里的孩子放学后,学外语、学奥数、学艺体……
而代理他们是学打猪草、种庄稼,没事了也就玩躲猫猫。
08
24
送走了班主任邹老师,代理到同学刘春兰家串门。
和代理一样,刘春兰刚出生三个月,父母就出门打工去了。
她跟着63岁体弱多病的爷爷李冒文在老家生活,不仅要做农活,还要照顾年迈的爷爷。
围着电子琴,孩子们很兴奋,轮流“演奏”。
09
24
电子琴是刘春兰姑姑早年在外面打工时买的,家里为数不多的电子产品之一。
不过,电子琴现已坏了,琴键不能发音。但对刘春兰、代理等孩子们来说,已经是很贵重的玩具。
刘春兰很爱惜这个“哑巴”的电子琴,她要和电子琴合影一张。站在家门口抱着电子琴,小姑娘对着镜头笑得非常开心。
10
24
刘春兰家后面的小山坡上,代理和刘春兰的同班同学——8岁的毕颖琳正小跑回家。
顺着山坡向下望去,可以看到郁郁葱葱中红砖白房的建筑群——李馥乡中心学校。
毕颖琳3岁时,父母前往福州打工。现在,她和4岁的妹妹毕颖琪跟着外公外婆生活。
毕颖琳沿着一条干道回家,“走四十多分钟,前面有一个南阳水电站,我家就在那附近。”小女孩从上二年级开始,就独自上下学了。
11
24
姐姐上学,妹妹只能在家附近游荡,和家养的大黄狗、小猫,以及敞放的鸡鸭玩耍。
或者着看大人做农活儿,玩玩野花野草,捉捉小虫。
傍晚,姐姐做完作业后,会陪着妹妹在家附近的地里一起玩耍嬉戏。
12
24
写完作业,毕颖琳趴在桌上戴着耳机听手机里的妈妈的录音。
手机和耳机都是爷爷的,爷爷在水电站工作,常常深夜才回家。
爷爷不能回家吃晚饭,毕颖琳就打着手电走山路给爷爷送饭。
13
24
毕颖琳和妈妈有着相同的爱好——唱歌。
手机中,存着妈妈喜欢的歌曲。听到好听的歌曲,毕颖琳会和妹妹一起分享。只是妹妹太小,只能一脸懵懂的看着姐姐。
没事的时候,毕颖琳站在院子里自己练习唱歌。她说,自己有两个愿望希望在春节前实现:一是这学期期末靠双百分,一是爸爸妈妈能回来,听自己唱歌。
14
24
毕颖琳唱歌的时候,外公外婆和妹妹都是最忠实的听众,这也是她所有的粉丝。
15
24
凡是父母在外打工的学生,学校按照班级整理了详细的渠县关爱留守学生(儿童)花名册。
其中包括了每位留守儿童的姓名、性别、出生年月、父母姓名和务工地点、委托监护人(含关系和姓名)、联系人电话、是否寄宿等详细情况。
每个班的班主任老师,是关爱留守学生措施的具体执行人。
16
24
课间,孩子们在教室外相互嬉戏,玩游戏。
学校共有两座教学楼,一座建于1997年,一座建于2004年。
最老的那座教学楼,原来修了五层楼,后来为了保证安全又把最上面一层拆了。
后经政府支持,李馥乡中心学校的硬件设施基本得到保证。
17
24
但让李馥乡中心学校田明校长操心的,是正常教学之外的体育和音乐等素质教育的提高,“现在对留守儿童来说,关键的不是解决温饱问题,而是人文层面的温暖问题。我们学校也是尽力要让他们在缺少父母陪伴的成长过程中,尽可能也有接触体育、音乐等素质教育的机会。”
18
24
学校主要的体育活动,除了课间操(操场太小,只有三年级到九年级学生做上午的课间操,一二年级学生则由老师带着在其他场地活动),还有例行的体育课(小学每周三节课,初中每周两节课)。
田校长为了进一步丰富学生业余活动,还组建了两支足球队。但学校没有场地,孩子们只能在水泥地面的操场上训练。
19
24
学校的音乐课教学条件,也很有限。
这是代理、刘春兰、毕颖琳所在的三年级一班准备上每周一次的音乐课,孩子们正在兴奋地传递音乐课本。
音乐课本平时都是统一存放在教室里,上课时候才用。学校没有单独的音乐教室,音乐课都是在班上进行。
20
24
音乐课本不多,上课时候需要几个孩子共用课本。
音乐课本,要从一年级用到六年级。如果老师想给孩子们教课本外的新歌,就得打印出来,每张桌子放上一张。
21
24
上音乐课的王淑华老师,是兼职给孩子们上音乐课。
他是学校的副校长,非音乐专业出身,加上没什么器材教具,唯一的电子琴还是学校几年前购置的。
王淑华自嘲是在给学生上歌声培训。
22
24
老师弹响电子琴,孩子们跟着唱起了《妈妈的心》。
没有父母陪伴成长,跟着爷爷奶奶或外公外婆生活的留守学生唱得特别嘹亮。
孩子们认真陶醉的表情,表达着对父母的思念。
23
24
放学后,孩子们陆陆续续踏上回家的路程。
根据今年12月1日中国教育在线发布的《2016年基础教育发展调查报告》里提到:四川省在内的西部省份数量占全国总数的近三分之一。
就如田校长所说,对留守儿童的教育而言,关键还是人文层面的温暖问题,应该给留守儿童接受音乐、体育等素质教育的机会。
24
24
大成网原创图像人文纪实栏目《视川》:用镜头和行走,带你看见四川……
腾讯大成网新闻中心出品,转载须注明来源。
如果您有好的素材或者新闻线索,请联系:laokuang@qq.com 或 028-85225111-53005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