车上吃早饭
在成都,你是否有过这样的经历?清晨拥挤的公交车上,不时飘来韭菜味,原来,有人正兴致勃勃啃着韭菜包子,于是你只好捂紧鼻子……
- ·
- ·
成都市政协(微博)十四届一次会议明日即将开幕。昨日,成都市政协委员、四川师范大学法学院教授于新循表示,他已就此提出提案,建议在成都增设乘车禁食条款。
建议:法规约束乘车进食
于新循表示,乘车环境是展示一个城市亮丽与文明环境的重要载体,成都公交车、地铁的乘务环境水平位于国内前列,随着市民文明素质普遍提高,更应该倡导文明,杜绝乘车进食的不文明现象发生。
于新循建议,应充分调研、积极借鉴,修改现有规则,推动2010年《成都市城市轨道交通运营管理办法》、2002年《成都市城市公共汽车客运管理条例》、2008年已有修改的《成都市公共汽车乘车规则》等的修法进程,增设直接的乘车禁食条款,实现必要的法规约束。
另外,在地铁、公交车内可以专门播放提醒市民不要在车内进食的广播,张贴相关劝诫语和明显标识。乘务人员发现有乘客在车内进食时,应进行相应的劝阻。
弊端:车内用餐易染疾病
于新循介绍,因为乘车进食,曾发生过济南市乘客吃榴莲导致司机误以为天然气泄漏,公交两次停车;福州市公交车上蟑螂成群等难堪事件。而且,乘车进食还容易引发安全事故。在车内饮用豆浆、牛奶等液体饮品,一旦遇上急刹车,很可能将液体饮品打翻在地,造成地面湿滑,导致其他乘客摔伤。
实际上,乘车进食还会影响身体健康。车内空间相对封闭,散布着各种细菌,在这种环境下吃东西,一旦有患病乘客打喷嚏、咳嗽散发出的飞沫接触到食物,被传染的几率就会增加。车内的扶手等也附着大量细菌,一旦手上接触到这些病毒细菌,极有可能随食物进入消化道,导致疾病发生。
天府早报(微博)记者毛逸摄影方炜
委员 声音
乘车进食与在公共场所抽烟一样,都是不文明现象,要加大规范约束力度。” ——于新循
这边吃得欢,那边急捂鼻
0 可以理解 0 无法忍受 |
相关阅读:
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