党支书事必躬亲 为村里打造“草莓名片”
天还蒙蒙亮,他只身走在村民的草莓地里,翻开每一片叶子,检查每一颗果实,双手和裤腿满是泥土……他就是龙泉驿(微博)区黄土镇三村村党支部书记黄家才。2007年开始,全村人在他的带领下种上了草莓,从此走上了致富道路,人均收入翻了一番,如今,草莓已成为三村村的靓丽名片并享誉全国。
- ·
- ·
2007年以前,三村村的村民水果种植以梨、枇杷等夏季作物为主,当时作为村委会主任的黄家才认识到,村民的农业效益并不高,村民的收入仅能糊口,连孩子上学都负担不起,许多年轻人被迫在外打工。2007年成为村党支部书记后,黄家才想为村民找到一条持续增收的道路。为此,他到双流(微博)、青白江(微博)等区县考察,发现种植草莓见效快,不易赔本,而且对劳动力的要求不高,连老人也可以种植。他带头成立了合作社,带领群众发展草莓种植,给种植户们发放每亩200元的补助,还亲自跑到农发局等相关部门,给村民们争取来种植用的薄膜、肥料等,此外,他成立了合作社服务中心,还特别强调,卖给村民们的农药化肥质量必须过关,但是价格又不能比市场价高。
黄家才常说,“天下农民是一家,自己富了不算富,大家都富才算富。”为了普及全村的草莓种植技术,他特地花了2万元钱聘请技术员,每天陪着他在村里的田地里转,一边检查村民的种植状况,一边无偿提供指导技术,被村民们亲切地称为“队长”。
在村民张孝彬的记忆里,队长天还没亮就穿梭在田地里检查草莓的情况,数年如一日,一天早上,天下着大雨,当时他还在吃早饭,“黄队长”就急匆匆跑到他家,说他家的草莓遭虫了,他全身已被雨水打湿,裤子也沾满了黄泥。“只有仔细翻开叶子的背面,才能得知草莓是否得病了,有的村民不懂,如果损失了,今年的收成就完了。”黄家才说。
正是黄家才事必躬亲的态度,让村里的草莓基地规模达到了1200亩,成为成都家乐福的草莓直采基地,村民们人均收入从以前的三四千元上升到了七八千元,三村村成为了远近闻名的草莓特色村。如今,三村村的草莓已注册成商标,销往了全国。
相关阅读:
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