成都首次拍到野生大熊猫夜生活 馋嘴吃竹2小时
【野生大熊猫“足迹”】
2011年07月
四川暴雨泥石流致一只野生大熊猫溺亡2010年11月
凉山(微博)州首次在境内拍摄到野生大熊猫
2010年04月
四川北川(微博)震后首次发现野生大熊猫
2007年03月
陕西拍摄到野生大熊猫在树上交配的场面
●熊猫胃口好
红外相机显示,馋嘴大熊猫在夜色下大吃了将近2小时
●相机本领高
红外相机拍摄到34张照片,大部分为熊猫进食照片
华西都市报讯 夜幕降临后,野生大熊猫在做什么?昨日,记者来到四川鞍子河自然保护区,看到了保护区内红外相机拍摄到的一组画面。夜色下,一只馋嘴的大熊猫找到一片新生的竹笋地,大吃了将近2个小时。保护区管理处人士说,这是成都首次拍摄到野生大熊猫的夜间活动。
成功抓拍
30余张夜间进食照
7月23日,四川鞍子河自然保护区巴栗坪保护站监测队员周红林、古永强一如往常地走在巡山道上,去收取布设于崇州(微博)鸡冠山岩峰村清河槽的红外触发式相机数据。
将相机安放在清河槽,是因为保护区在历年的监测中发现,当下这段时间大熊猫比较喜欢到保护区缓冲区内取食竹笋,而现在正是清河槽拐棍竹出笋的旺季,大熊猫会光顾这里吗?
经过3个多小时的跋涉,周红林、古永强终于到达海拔2300米的清河槽。远远地周红林就看到了布设相机的位置有大熊猫进食后留下的痕迹,他不由得兴奋的叫了起来:“熊猫,熊猫照到没有?”几步跳过去,麻利地取下相机,两位工作人员凑到一起翻看起照片来。
“照到了!”两人兴奋地叫起来。相机里的照片显示:大熊猫于6月16日19时26分到达,21时23分离开相机监测位置,前后活动大约两个小时,拍摄到照片34张,大部分都是大熊猫夜间进食的照片。两人把这些照片连看两遍,抑制不住内心的兴奋。
首次拍到野生大熊猫夜生活
四川鞍子河自然保护区管理处副主任王磊告诉记者,2008年以来,保护区管理处陆续投入了13台红外相机,目前有8台可以正常使用。红外相机前后在保护区内布置使用了300多台次,拍到了3次大熊猫的照片。
上一次拍到大熊猫,还是2010年11月。“成都以外的地方有没有拍到野生大熊猫夜间的活动情况我不清楚,在成都肯定是第一次。”王磊说。
王磊介绍,大熊猫是主要以竹子为食的杂食动物,而竹子是低营养、低能量的食物,所以大熊猫一天中有一半以上的时间要加餐进食,其余才是休息和玩耍。
保护区的红外相机能够拍摄到晚上进食大熊猫的照片,将为研究野生大熊猫的生活习性提供宝贵的影像资料。
【相关新闻】
“高龄产妇”产下今年成都首个熊猫宝宝
华西都市报讯 7月24日,成都大熊猫繁育研究基地雌性大熊猫“莉莉”,顺利诞下一只雌性大熊猫宝宝,这也是2011年成都诞生的首只大熊猫。
“莉莉”现年19岁,在大熊猫当中属高龄产妇。3月出现发情行为,后采集基地海归大熊猫“秋浜”的精液为“莉莉”做了人工授精。6月24日,“莉莉”开始出现减食等明显的产前征兆,后被转移到基地太阳产房待产。
24日14点51分产下幼仔,还没等幼仔掉到地上,“莉莉”就非常老练地将八宝抱到怀里,表现出强烈的母性。经检查,新生大熊猫为雌性,初生体重为161克,身体健壮。目前,“莉莉”母女平安,健康状况良好。
迄今为止,成都大熊猫繁育研究基地大熊猫种群数量已达97只,仍为全球最大圈养大熊猫人工繁殖种群。
相关阅读:19岁高龄熊猫生仔 母女平安健康
记者25日从成都大熊猫繁育研究基地获悉,该基地19岁大熊猫“莉莉”24日顺利娩下一只雌性幼仔,幼仔初生体重161克。目前母女平安,健康状况良好。【详细】
在2010年,保护区内曾五次拍到活体大熊猫。特别是还拍到了一对大熊猫母子。经专家鉴定,小熊猫是震后出生的。【详细】
在映秀镇沿岷江下行约1.5km处紫坪铺水库回水凼,发现了一具大熊猫的尸体。初步判断死亡原因为溺亡,排除人为伤害原因,极有可能是近几日的暴雨及泥石流将其冲出栖息地后,随水流进入岷江映秀河段。【详细】
相关微博:
相关阅读:
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