成渝经济区首倡者称:一张地图引出战略构想
字号:T|T
首倡者林凌讲述来龙去脉 一张地图引出的战略构想
“非常开心,太好了!”3月2日晚,成渝经济区获批消息传来,记者及时连线成渝经济区首倡者、省社科院学术顾问林凌。电话那头,老人家开怀大笑。
- ·
- ·
一张地图引出的战略构想
林凌说,2003年的一天,他翻阅地图,突然有新发现。“其他省都是一张地图,唯独四川有两张,一张叫四川省地图,另外一张就叫成渝地区图。”下意识的“灵感闪现”:既然国家鼓励搞区域合作,可不可以搞一个成渝经济区呢?
林凌立刻兴奋地打电话给时任重庆工商大学副校长廖元和谈了想法,两人一拍即合,并向国家发改委申请成渝经济区研究课题,很快获得批准。
林凌还清晰地记得,由四川省社科院(微博)、重庆市社科院和重庆工商大学三方组成的课题组,第一次会议在重庆召开。会上谈到名称问题时,林凌认为:成渝概念是历史形成的,并得到社会各个层面的接受。最后,国家发改委一锤定音:成渝经济区。
新建议:建设向西出口基地
成渝究竟该如何合作?林凌表示,从要素保障来说,能源是四川的长处,但这是重庆的“短板”,其很大一部分能源来自于贵州,四川能源可以积极支持重庆。从产业来说,成都和重庆互补性很强。
林凌还提出一个新观点:把成渝建成中国向西出口商品输出基地。他说,国家过去提倡沿海开放,今后一个态势是向西发展。沿海区域到欧洲要40多天,而由成渝出发则可节省10天以上。从基础来说,成渝两地有人口1亿多、幅员面积50多万平方公里、40多个城市,人口密集,道路通畅,产业相对发达;对外交通,成兰铁路、兰渝铁路等西向交通大动脉打通,成渝向西大通道形成,在中西部是向西开放合作条件最好的地区。
相关阅读:
|
[责任编辑:wyJulia]