![]() |
|
写民族历史著“道德文章”
提携后辈他的字典里没有拒绝
“他从不会拒绝人,哪怕是学生写论文,他都要耐心讲解,每次一谈就是几个小时。”
8月19日晚上9时,李绍明病情加重。记者前往探望时,他的病房里和病房外的走廊上都站满了他的家人、学生和朋友。病房里十几根小板凳是家人专为探病的亲友准备的。“从他6月20日住院以来,病房从未冷清过。”四川省民族研究所所长袁晓文说:“之所以每天都有很多人来看他,因为他受人敬仰,不仅因为他的学识魅力,还因为他的人格魅力。”李老为人真诚友善、关照同仁、提携后学。不论为师为人,都贯穿这种美德。
昨日,灵堂前,香烟缭绕,鞠躬吊唁的人一个接一个。“他的字典里就没有拒绝二字。”李绍明最喜爱的学生之一、石硕教授说,李老师研究民族学多年,他手中的资料在四川几乎无人能及,大家研究学术,学生写论文,都要找他帮助。“他从不会拒绝人,哪怕是学生写论文,他都要耐心讲解,每次一谈就是几个小时。”就在李绍明住院前,几乎每周末,都有一群大学生到他家里去听课。许多学生到他家里看书学习,常常因为太晚就干脆住下。
四川省社会科学院的谭继和说:“长期担任四川省历史学会会长和名誉会长的李绍明先生,一直都是四川历史学界的领军人物,多年的研究工作,使他对巴蜀历史文化积累了丰富的知识,他一直希望这些知识可以造福于各界。”这些年来,巴蜀文化旅游成为热点,每一个游客都希望体验巴蜀文化的精髓,来自全省各地的文化旅游策划者,也常常到李先生家请教,每一次都满载而归。
关爱家人那是一种大爱、博爱
“虽然学术严谨,但跟家人在一起的时候,他就像一个老顽童。”孙女李明纯说。
由于对学术的专注,李绍明对于家人的关注时间自然少了很多。李绍明的学生们都说,李老师用在他们身上的时间远远多过家人。但李绍明和家人的感情并未受此影响。李绍明的孙女李明纯受爷爷影响,也就读于社会工作系。懂事的李明纯说,爷爷做人做学问都是个很了不起的人,他对家人的爱,是一种大爱、博爱的精神。
“虽然学术严谨,但跟家人在一起的时候,他就像一个老顽童。”李明纯说,爷爷工作太累,奶奶经常做一些可口的饭菜慰劳他。每次学生来了,奶奶都要盛情款待,“爷爷每次出差,都要给奶奶带礼物。”孙女说,明年就是爷爷奶奶金婚之年,在爷爷多次昏迷时,奶奶都伏在他耳边鼓励他,“绍明,你要坚持住,明年我们金婚,我们要大办一场。”然而,李绍明终于没能挺过病魔的侵袭。
这一生,李绍明用大爱和博爱的精神,倾注学术,留下无数瑰宝。
25日,李绍明先生的遗体告别仪式将在磨盘山殡仪馆举行。 记者朱丹摄影雷远东
人物资料
李绍明
李绍明,土家族,民族学家、学术活动家,四川省第八届人大常务委员会委员、四川省社会科学界联合会原副主席、四川省政协文史与学习委员会顾问、四川省民族研究所原副所长,四川省民族研究所顾问、研究员。所著《凉山彝族奴隶社会》、《羌族史》、《土家族史》、《民族学》、《李绍明民族学文选》、《藏彝走廊民族历史文化》、《巴蜀民族史论集》等著作享誉学界。
对于报考社会学系以及后来一直从事民族研究,李绍明曾经说,学社会科学可以救国,另外一个原因则与他父亲有关。他父亲曾经在民族地区生活工作过很多年,受其潜移默化的影响,李绍明爱上了社会科学。从1950年进入华西大学社会学系学习,李绍明就开始从事民族学人类学的研究和教学。20世纪50年代开始参加了少数民族社会大调查和民族识别工作。80年代,他主持编写了《凉山彝族奴隶社会》,还编写了《民族学》,这两本书奠定了他在民族学的地位和学术基础。《凉山彝族奴隶社会》一书被誉为“科学大厦的奠基石”,到现在,《民族学》依然是许多大学的课本。这些年来,他主持横断山区“六江流域”民族综合考察,开创藏彝走廊民族综合研究;主持羌族社会历史调查,合著《羌族史》,为羌学奠定坚实基础……
[责任编辑:wyrongfisi]
|
|
|||||
![]() |
|
||||||||||||||||||||
|
|||||||||||||||||||||
助你抚平恼人肉泡眼最佳宝宝补钙时间8种简单道家养生术 面部会暴露肥胖原因恋爱几次才结婚 | 蓉城女性最新百变流行时尚元素 |
要闻推荐
成都
网评